近日主要看太平天國小說, 翻到第二冊尾段曾國藩引用韓非子卷第十九, 五蠹第四十九裡"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勸說左宗堂出山. 令我想起一句"破而後立, 立而後營", 當事情達到了敗壞時, 必需高舉大道德行之旗破之, 再由有智慧謀略之人問鼎而建立新一套, 局面穩定後, 以氣度毅力馭之. 回看今日正處太平盛世, 無人會耐心跟你探討形而上的道, 擁驚世駭俗之才亦無法登上高峰, 號令天下, 反之, 需則你無才無幹, 只要懂得包裝, 相交幾個在位之人或老爹是有錢人, 與人氣度不凡或真誠可靠, 亦可當封疆大吏.
從來認為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已將現實世界所有制度及道理推敲至極, 可惜時人身處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 不斷形而下求一些小道理, 如什麼窮爸爸, 富爸爸, 簡直一堆shit, 但全城人竟爭相拜讀, 在位者亦力勸大家去讀, 怪不得活在這裡都被外界看成二等人. 只需用一句"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已可概括了全書要意, 何需研讀.
沒有留言:
不接受新留言。